古驿道,可以说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活化石,也是中华民族祖先艰苦奋斗历程的见证。它是中国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运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等。古驿道相当于今天的国道,在古代又称为官道,是由官府出资并按统一国家标准修建的,并由所在地官府派专人负责维护管理。一般都用坚硬的岩石条铺设,宽约三尺。古驿道都设有驿站。汉代时,规定“三十里一驿”。宋代时,在驿道上设立递铺,“十里为一铺”,铺成为计算驿道路程的基本单位。驿和铺都是为官差、信使等提供食宿,更换马匹的服务站。每铺设递夫6~8名,马匹若干。
湖南境内的古驿道以长沙为中心,连接四方州府,有通往湖北、广西、贵州、广东、江西的5条驿道,简称湘鄂、湘桂、湘黔、湘粤、湘赣驿道,其中通往江西、广东的驿道贯穿安仁境内。湘赣驿道是长沙通往江西的驿道,从长沙东南起行,由南山铺进入株洲境内,再东行到醴陵,再进入江西萍乡,与江西驿道相接。在醴陵县城向南分出支线,通向攸县、茶陵、安仁、酃县(今炎陵),再从酃县竹子溜(今炎陵县大院农场)东出至江西龙泉县界(今遂川)。全长270公里,境内215公里。该支线在醴陵境内有6铺,在攸县境内有12铺,在茶陵境内有12铺,在安仁境内有9铺,在酃县境内有2铺,驿道走向与现G106国道醴陵至茶陵段基本平行。湘粤古道连接湖南与广东二省,南起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水牛湾,北至湖南省郴州市郴州裕后街。其中湖南境内部分南起宜章县南关街三星桥,也称“九十里大道”和“骡马古道”,曾是在过去两千年里,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交通要道。《郴州志》称:“骡马古道,即城区裕后街南关上至宜章九十里大道。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石板路面,宽2至3米。古为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古代坐船南下至广东最远只能到达郴州,便要换走陆路经由湘粤古道继续南下;同样,从广东坐船北上也只能到达湘粤古道的南端宜章。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五十万大军远征南越,其中人数为十五万的一只分队由湖南开往广东,湘粤古道正是这十五万大军硬踩出来的,后修建成道路。汉光武帝建武年间,经桂阳(郡治在今郴州)太守卫飒的大规模改造后基本定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为杨贵妃运输的荔枝就是走的这条古驿道。它也是湖南省现存古驿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较完整的古道。
古代安仁交通号称“八县通衢”,驿道纵横,沿途至今尚保存许多古桥、古亭、古井、古铺、古村等文物,而且大多取了“铺、亭、井”的地名。古时带铺字的地名,必是古递铺。这些名字中带铺的地名,大多还保留至今,不少成为了当地的村名。路亭为石墙瓦顶或砖墙瓦顶,亭内备有大板凳或条石,供过往行人歇息和避雨,水井是给往供行人饮水解渴的。古驿道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这些叫“铺、亭、井”的地名。据统计,1950年安仁全县有路亭169个,1987年尚存路亭132个。这些古驿道沿途有不少古铺、古亭、古井。譬如:彭蠡铺(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为安仁场治地)、永安铺(宋乾德三年965升安仁县,为安仁县治地)、大田铺、山口铺、黄茅铺、江东铺、元铺、平沙铺、青路铺、黄泥铺等;古井有马井、珠泉井、四方井等几十处;古亭有报恩亭、五里亭、亭子坪、饮和亭、龙形亭、街口亭、凤形亭、丫尖亭等。
根据《安仁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安仁县内有主干驿道4条。东路由永安铺(今县城) -大田铺-黄茅铺-廖塘铺通攸县;黄茅铺-茶陵县界-通赣、粤。黄茅铺、烟堆岭是北伐战争时叶挺独立团作战时的主战场,曾在此击溃吴佩孚的六个团,取得北伐首战大捷。南路连接衡阳方向,由永安铺(今县城)-大石铺-山口铺-樟桥铺-江东铺-大平铺-大塘铺-牛路铺-通酃县(今炎陵)。西路由永安铺(今县城)-青路铺-彭蠡铺-东桥铺-通耒阳县;彭蠡铺-新水铺-通永兴县。北路由永安铺(今县城)-新渡铺-梅穆铺-潭湖铺-九江铺-通清泉(今衡南县)。
据宋代罗泌《路史》记载,炎帝陵自唐代开始即有奉祀,至五代而辍。自唐代起,逐步形成了皇帝诏命官员祭祀炎帝陵的“御祭”制度,古代御祭官多从京城至衡州府,在地方官陪同下长途跋涉5天5夜至炎帝陵祭祀。炎陵御祭始于宋太祖赵匡胤,自宋乾德五年(967)建庙以后,“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以后历代王朝诣陵致祭活动连绵不绝。因为历朝历代御祭炎陵的活动,就形成了一条绵亘悠长的御祭古道。根据《衡阳市公路志》记载,衡炎古道“自衡阳东起,经露白、斗岭、泉溪、石塘、黄田、潭湖、九江、安仁、梅桥、斜濑、到炎陵县,全程270里,衡阳境内120里。”斜濑即斜濑水,是洣水在炎陵县境内一条主要支流,斜濑水下游就是中华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至今还有一个斜濑渡码头。梅穆铺即今禾市乡,九江到底是属于安仁县还是衡南县待考。如果九江属衡南,那就是《衡阳市公路志》记载错误,将潭湖、九江顺序弄反了。梅桥地名应该在安仁境内,位于安仁、斜濑两地中间,大致是牌楼、安平、羊脑一带,具体位置待考。 2010年,炎陵县境内的“御祭古道”被发现,2015年衡阳境内的“御祭古道”被发现,当地文物部门在衡南县宝盖镇三峰寨、九冈岭等处发现其遗址,安仁段虽已发现一些断断续续的驿道遗迹,完整的“御祭古道”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现今安仁境内残存的古驿道,一般宽2米左右,路面纵铺红石或花岗岩条石,两侧镶铺鹅卵石,晴雨均可通行。至今保留下来的几段岩条石古驿道中间,尚可见较深的独轮车压痕和负重的骡马蹄窝。路旁古树众多,多为古樟,还发现有清代指路碑。走在古驿道上,游走于历史的长河中;觅寻前人的足迹,和历史来一次时空对话;揭开荒草掩埋的脚印,让尘封千年的古道重见于世……
作者简介:阳光球,曾用名阳冠秋,笔名象牙居士,湖南安仁人,生于70年代末,公务员,中国原创文学网会员,在诗歌、散文等领域略有涉猎,文笔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作品散见各平面和网络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