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那盏不熄的灯
—记安仁皮影戏传承人谭柏尧
“忠心爱国都是男,文武两考保江山,人人做官尽忠孝,忠孝二字都很难……”一句句震撼人心的台词唱响了关王镇赵源村花屋组的夜空,打破了小山村往日的宁静。这就是初夏夜,我们随县委驻村工作队,有幸亲临见到的一幕:小山村的另一种文化宴会—皮影戏,四周村邻老幼近百人云集在老李家禾坪,正观看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戏《薛仁贵征东》。唱皮影戏的主角正是安仁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谭柏尧师傅。
皮影戏历史悠久,传说起源于汉文帝时期。文帝刘恒继位初年,非常想念因“和番”而投江自杀的妃子王昭君,天天沉溺于相思中,茶饭不思,朝政不理。为了帮文帝摆脱这种窘境,手下一臣子心生一计,叫江湖术士用纸板剪成昭君娘娘形象,同时模仿其声音,通过灯光照射,帷幕上的影子活生生,宛如娘娘。文帝见后大悦,从此精神大振,也因此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久而久之,经过民间艺人的精雕巧琢,该术最后演变成为今天的皮影戏。
据祖辈讲,安仁皮影戏从中原传入,兴起于清代。
皮影戏舞台小,世界大。演出设备简单,一副担子就能行走天下。演出场地简陋,四张方桌拼成戏台,用幔帐围住三方,正方用竹杆或木架支起银幕,点燃油灯(现在改用电灯)照亮,即可演出。故又叫“灯影戏”。演出时,一人主操皮影,一人敲锣打鼓。主操影像者两手手指间都夹有影像操杆物,边唱边演,常常一人演几个乃至几十个角色,腔调有男女之分,文武之别,打斗场面还常用脚踢。负责打击乐的,一人使用5-7种响器,乐器用椅子分位固定,一般是手冒停脚冒歇。
安仁皮影戏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曲调优美,对白简朴,故事经典,具有很强的教育、警示和鼓舞作用;另一方面顺应了人们许愿还愿祈求神灵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人丁平安“的需要,故流传数百年,仍深受城乡百姓欢迎与喜爱,在民间艺术中被誉为“传统戏剧中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有许许多多象谭柏尧这样的师傅在没落中默默无闻地守护这门艺术,几十年如一日“孤灯青影”。
“初出茅庐勇挑大梁。”父辈如是说。
谭柏尧,1956年出生在关王镇杞林村的皮影世家,第五代传承人,受父辈的耳濡目染,从小就爱上了皮影戏,18岁那年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而出,勇敢地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开始顶替父亲唱响关王、豪山、新洲、坪上、羊脑等周边乡镇乃至相邻的永兴县、炎陵县也留下了不少足迹。
“初生牛犊,敢为人先;技艺精湛,名震省城。”
安仁皮影戏始祖传授就没有纸质的文字脚本、画册和乐谱,全靠艺人非凡的记忆力和师傅的口传心授流传下来,同时皮影菩萨制作也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的工艺活儿,因此这也成为许多后生不愿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将皮影发扬光大,上世经80年代,谭师傅就大胆地打破常规,组织一班艺人在实践中根据各自的经验把脚本整理成书、乐谱编成册共计100多套,如《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薛刚反唐》、《罗通扫北》、《五虎平南》、《封神演义》等等;皮影菩萨编成画册,制作在继承先辈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大胆创新,使图案更完美,线条更精细,形体更大气。皮影头最多的时候1000多个,躯体300多个,可组合配成若干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生、旦、净、丑),再加上根据各种剧目的需要制作的桌椅、板凳、殿堂、兵器、动物、花草等套具形象逼真,以及娴熟的表演技法和独特的唱腔,使我县皮影戏曾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县皮影戏队伍120多个,逢年过节乃至闲时都能见到唱皮影戏的热闹景象。据《安仁县文化志》载:“八十年代参加全省戏剧调演比赛,南平皮影戏团新编剧目《两个县官》、《鹭鸶与翠鸟》分别获二、三等奖。”
“心中的信仰,妻子的支持,孩子的理解,是谭师傅能把皮影戏唱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谭师傅说,他的皮影生涯能坚守到今天,一是源于他对父亲的崇拜,对祖业的尊重,不要做“败家子”;二是他娶了一个贤淑的妻子,无论是在艰苦的过去,还是清贫的现在都非常支持他;三是上天赐给了他四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从不抱怨他的“不务正业”。
“电影、电视来了,皮影要走了,我将失业了。”
上个世纪进入80年代以后,电影、电视开始从城市漫延到乡村,吞噬着传统文化,原生态的 “灯影戏”也难逃这一厄运,逐渐远离人们的文化生活,艺人不得不改行或将失业,谭师傅也不例外。
“失业,不能失艺,更不能失去责任。”
谭师傅说,他现在几近失业,一年虽然唱不了几回,有时观众少得可怜,但至少还是非常受留守老年朋友们的欢迎,自己也能过把“干瘾”,让作古的父亲知道,祖传家宝在他手上没丢失。因此到了闲暇时节,不自觉地拉上徒弟挑上担子到周边村庄转向几圈。80岁高龄的老戏迷何苟生说:“俺现在看场皮影戏象过年似的,要是政府把它列入为老百姓办实事项目,象送电影下乡那样该多好啊。”谭师傅还说,他唱皮影戏图的不是赚钱,只不过是干好自己想干的事,“叫化子穷乐”,为空巢老人颐养天年,在精神上不留遗憾尽点绵薄之力,为延续民族文化尽可能少一点残缺尽已之责。
花无百日好,月圆有轮回。曾几何,唱响千年,主导大众文化,占剧乡村半壁江山,为百姓文化娱乐生活作出积极贡献的皮影戏,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观众流失,收入微薄,艺人锐减,今非昔日,即将成为历史的永恒记忆之时;一盏明亮的灯点燃了谭师傅心中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文化的春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更是重视文化建设,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08年,市、县人民政府分别将皮影戏列入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县文化局命名谭柏尧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演出结束时,我们再次见到了谭师傅,他笑容满面 ,似苦犹乐,让我们从心底由衷佩服他,祝福他,为皮影戏这个民间艺术“瑰宝”重焕光彩越走越好点赞!让这盏点燃自己,又能亮遍山村的灯犹如万家灯火—永不熄灭!